本摘要主要介绍了砖混结构工程量计算书的编制流程,包括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对比分析。通过对两种结构类型的工程量计算方法进行比较,阐述了在工程量计算中应注意的关键因素,如材料、施工方法和建筑规模等。还详细介绍了工程量计算书编制的具体步骤,包括收集资料、确定计算依据、计算工程量和编写工程量计算书等。通过这些步骤,可以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以下是关于砖混结构工程量计算书的一些相关内容:
一、砖混结构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内容
- 基础工程量计算
- 对于墙下条形基础,需计算基础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例如,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基础的截面尺寸,再根据建筑物的外墙和内墙长度计算基础的总长度,基础体积 = 基础断面积×基础长度。如果是大放脚基础,还需要按照相应的大放脚计算公式计算大放脚部分的体积,然后与基础主体部分体积相加得到基础总体积.
- 墙体工程量计算
- 要区分外墙和内墙。外墙长度按外墙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长度按内墙净长线计算。墙体高度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如平屋面算至钢筋混凝土板底,有梁时算至梁底等。墙体工程量 = 墙体长度×墙体高度×墙体厚度。同时,如果墙体中有门窗洞口等,需要减去洞口的面积。例如,某砖混结构外墙厚370mm,中心线长度为50m,高度为3m,有一扇2m×2m的窗户,则外墙工程量 = 50×3×0.37 - 2×2(这里减去窗户面积).
- 柱工程量计算
- 构造柱的工程量计算,构造柱一般与墙体相连。计算构造柱体积时,要考虑与墙体的马牙槎部分。马牙槎的体积计算通常是根据构造柱的尺寸和槎的留设形式(如进退槎等)进行计算。例如,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40mm×240mm,高度为3m,马牙槎每边宽60mm,则构造柱体积 =(0.24×0.24 + 0.06×0.24×n)×3(n为马牙槎边数)。
- 梁工程量计算
- 对于砖混结构中的梁(如圈梁等),梁的工程量 = 梁的长度×梁的截面面积。梁的长度计算根据其与柱、墙的连接情况确定,一般按净长计算。如果梁与构造柱相交,梁长度算至构造柱侧面。梁的截面面积根据设计的梁宽和梁高确定。
- 板工程量计算
- 对于现浇板,板工程量 = 板的面积×板的厚度。板的面积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尺寸计算,要注意减去柱、梁等所占的面积。如果是预制板,则需要根据预制板的规格和数量计算其总体积。例如,某房间现浇板面积为20㎡,板厚100mm,则板工程量 = 20×0.1 = 2m3。同时还要计算板上的荷载等相关参数,以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如根据楼面做法计算楼面恒载等,像20mm水泥砂浆地坪、100mm钢筋混凝土板、20mm厚天棚水泥砂浆抹灰等都需要换算成荷载值计算到板的设计中.
二、编制工程量计算书时的注意事项
- 计算顺序
- 按照一定的顺序计算工程量可以避免漏算和重复计算。一般可以按照基础、墙体、柱、梁、板的顺序进行计算,在计算每个部分时,也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例如先计算墙体总体积,再减去洞口等局部的工程量。
- 图纸解读
- 准确解读建筑图纸是编制工程量计算书的关键。要仔细查看建筑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等,获取建筑物的尺寸、结构形式、构件的位置和尺寸等信息。例如,从平面图中确定墙体的长度、房间的面积等,从剖面图中确定楼层高度、基础深度等。
- 套用定额
- 如果是用于工程造价计算,在计算完工程量后需要套用相应的定额。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定额标准,准确选择定额子目,确定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量及单价,从而计算出工程的造价。例如,某地区的定额中规定了砌筑1m3砖墙所需的人工、砖、砂浆等的消耗量及单价,在计算出砖墙工程量后,就可以按照定额计算出这部分的费用。




砖混结构工程量计算软件推荐
砖混结构工程量计算常见错误
砖混结构与框架结构对比
工程量计算书编制流程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