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混凝土框架设计课程设计思路有哪些方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水混凝土框架设计课程设计思路有哪些方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我们哦,现在开始吧!必须用“扁钢”或“角钢”焊接出来,打入地下,采用“摇表”检测合格,一、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传统设计表达方法作了重大改革,它是将
今天给各位分享混凝土框架设计课程设计思路有哪些方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水混凝土框架设计课程设计思路有哪些方法(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我们哦,现在开始吧!
- 混凝土设计中,求出了钢筋截面积As,如何根据As选择合适的钢筋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版,380页的公式中ho的含义是什么,是有效高度还是高度
- 三缝的设计原则
- 什么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啊
- 关于框架结构的浇筑顺序
- 什么是助平法施工
混凝土设计中,求出了钢筋截面积As,如何根据As选择合适的钢筋
在结构设计中有一张表格,可以根据As查不同直径不同根数钢筋的总面积。一要确保选定根数和直径的钢筋面积要略大于计算所得的As。二是钢筋根数、直径要符合构造要求。一相对比较简单。二略微有点麻烦,但最基本的是要求钢筋间距大于构造要求,还有就是如果一层钢筋布置不下,要两层或多层布置时,需要合理安排。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版,380页的公式中ho的含义是什么,是有效高度还是高度
ho的含义是有效高度
三缝的设计原则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③屋面伸缩缝构造: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二、沉降缝1、名词解释沉降缝:是为了预防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承载力不同或各部分荷载差异较大等原因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上,并难以保证均匀沉降时;②当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基础形式、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较大,易形成不均匀沉降时;③当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相差较大(一般为超过10m)、荷载相差悬殊或结构形式变化较大等易导致不均匀沉降时;④当平面形状比较复杂,各部分的连接部位又比较薄弱时;⑤原由建筑物和新建、扩建的建筑物之间。3、设置原则设置沉降缝时,必须将建筑的基础、墙体、楼层及屋顶等部分全部在垂直方向断开,使各部分形成能各自自由沉降的独立的刚度单元。4、缝的构造沉降缝可以兼作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①基础沉降缝的结构处理:沉降缝的基础也应断开,其结构处理有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两种情况,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通常有双墙偏心基础、挑梁基础、柱交叉布置等三种处理形式。②墙体、楼地面、屋顶沉降缝构造:墙体沉降缝常用镀锌铁皮、铝合金板和彩色薄钢板等盖缝;地面、楼板层、屋顶沉降缝的盖缝处理基本同伸缩缝构造。顶棚盖缝处理应充分考虑变形方向,以尽量减少不均匀沉降后所产生的影响。三、防震缝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9度地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设防震缝:1.毗邻房屋立面高差大于6m;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房屋毗邻部分结构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防震缝宽度一般采用50-100mm,但对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其最小缝宽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高度不超过15m时,缝宽70mm;2、当高度超过15m时,按不同设防烈度增加缝宽:6度地区,建筑每增高5m,缝宽增加20mm;7度地区,建筑每增高4m,缝宽增加20mm;8度地区,建筑每增高3m,缝宽增加20mm;9度地区,建筑每增高2m,缝宽增加20mm。防震缝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一般情况下基础可以不分开,但当平面较复杂时,也应将基础分开。缝的两侧一般应布置双墙或双柱,以加强防震缝两侧房屋的整体刚度。防震缝在墙身、楼层以及屋顶等各部分的构造基本上和沉降缝各部分的构造相同。另外要注意不应将防震缝做成错口、企口等形式,以致失去防震缝的作用。
什么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啊
混凝土设计强度就是做混凝土配比设计时所要达到的强度。因为配比的设计和试验都是在试验室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的条件所做的,代表的是这种标准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而实际生产的的时候,有很多东西是控制不了的,比如温湿度,比如秤的误差,所以实际生产的东西跟试验室做的设计是有差别的。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普通混凝土划分为十四个等级,即: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例如,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是指30MPa≤fcu,k
关于框架结构的浇筑顺序
1、基础, 2、地梁 3、 然后柱子, 4、梁楼板, 5、楼梯, 6、柱子, 7、梁楼板, 8、楼梯… 1、浇筑次序,你说的第二条基本正确。“垫层--基础--基础柱--基础梁--室内回填土--1层的板--同时1层的柱与2层的梁板--同时2层的柱与3层的梁板...”,不过要注明的是±0.000处有板的情况。2、钢筋的“接长”一般框架结构大多采用焊接,但不管哪个构件、哪个部位的焊接接头都不得大于截面总配筋量的50%。具体怎么认定的50%,还要去看看《规范》。3、你说的“10个柱,每跨间距4.2m”,是不是“连续”“通长”的九跨,只要是“连续”的“非变截面”的,“梁”“角部”的钢筋,都是应该“通长”设置。梁的“中部”钢筋才可以按梁各部位的“弯矩变化”情况进行“非连续”配置。4、至于“柱子8条20螺纹钢,应该预留从板面上去多少公分呢,如何错开搭接,3.6m高柱子多少搭接长度,8条即12345678分别该如何预留搭接。柱底加密钢箍高度。”等等这些内容太多了,既然你在网上提问了,说明你已经开始注意这一点了。请你从图纸上去看看《结构设计说明》,《结构设计说明》中还没有讲清楚的,再到《钢筋混凝土施工与验收规范》中的“钢筋工程”部分去看看。5、“做防雷时,基础钢筋焊通梁、柱子后,还用做圆钢引出来焊接插入地底的镀锌扁钢或者角钢吗”?必须用“扁钢”或“角钢”焊接出来,打入地下,采用“摇表”检测合格。
什么是助平法施工
一、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施工),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传统设计表达方法作了重大改革,它是将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制图规则,直接将各类构件表达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图纸,避免了传统的将各个构件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大大地减少了传统设计中大量的重复表达内容,变离散的表达为集中表达,并将内容以可重复使用的通用标准图的固定下来。目前已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可直接采用。 二、按平法设计绘制的结构施工图,一般是由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详图两部分构成,但对于复杂的建筑物,尚需增加模板、开洞和预埋件等平面图。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应将所有梁、柱、墙等构件按规定进行编号,使平法施工图与构造详图相一一对应。同时必须根据具体工程,按照各类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在按结构层(标准层)绘制的平面布置图上直接表示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出图时,宜按基础、柱、剪力墙、梁、板、楼梯及其他构件的顺序排列。
混凝土框架设计课程设计思路有哪些方法混凝土框架设计课程设计思路有哪些方法(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