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架机械手是一种自动化设备,用于在工业环境中进行精确的物料搬运和装配。其操作原理基于桁架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能够承受重负荷并实现多轴运动。桁架机械手通常由多个可伸缩的臂组成,每个臂可以独立移动和定位,以适应不同的作业需求。保养是确保桁架机械手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包括定期润滑、检查电气系统、清洁和更换易损件等。
桁架机械手的操作原理
- 基于驱动与控制的操作原理
- 桁架机械手由主体、驱动体系和操控体系三部分组成。主体部分一般为龙门式结构,其移动部件(如十字滑座和z向滑枕)的直线运动由交流伺服电动机经减速机驱动齿轮与y向横梁、z向滑枕上固定的齿条滚动来实现,从而驱动移动部件沿导轨快速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桁架机械手输送速度快、加速度大、加减速时间短,当运送较重工件时惯量也大,所以伺服驱动电机要有足够的驱动和制动能力,支撑元件也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满足桁架机械手运送的高响应、高刚度及高精度要求。在选择合适伺服电动机的情况下,依据物料运动的距离和运行节拍,计算出伺服系统的位移和轨迹,对驱动器PID参数进行动态调整。桁架机械手根据接收到的位移、速度指令,经转换、放大并调整后,传递给运动单元。同时,通过光纤传感器对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检测,在高速转移过程中,运动部件能在极短时间内达到给定速度,并能在高速行程中瞬间准停,借助高分辨率绝对式编码器的插补运算,控制机械误差和测量误差对运动精度的影响。
- 其控制核心通过工业控制器(如PLC、运动控制、单片机等)实现。控制器对各种输入(各种传感器、按钮等)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做出逻辑判断后,对各个输出元件(继电器、电机驱动器、指示灯等)下达执行命令,完成X、Y、Z三轴之间的联合运动,以此实现一整套的全自动作业流程。
- 自动上下料操作原理
- 上料过程:等桁架机械手回到初始位置后,数控机床向其发出上料信号。桁架机械手的升降气缸开始运作,使其Z轴下降到拾取工件的地方抓取工件(桁架机械手手部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用于抓取工件),上升电磁阀通电机,机械手Z轴上升至桁架处(机械手上升到桁架处后,碰到上限位开关,上升电磁阀断电,上升中止),然后往X轴运行,到机床上方后开始下降同时向机床发送机械手运行区域信号,下降到机床卡盘处,机械手打开夹具将工件放到卡盘内,机床卡盘收紧。之后机械手Z轴回升到桁架处,同时向机床发送机械手下料就绪的信号,此时机械手就绪灯亮起,等待数控机床发送下料指令。
- 下料过程:数控机床完成加工后,向桁架机械手发出下料指令。同样机械手下降的同时也会给数控机床发送其运行区域信号,等机械手下降到机床卡盘位置,其闭合夹具夹住工件,这时卡盘会松开工件。同时机械手Z轴上升回到桁架处,然后按编程好的下料区方向移动,到达后下降将零件放到下料区,随后自行回到初始位,初始灯亮起。





桁架机械手的维护保养要点
桁架机械手与其他类型比较
桁架机械手的应用领域拓展
桁架机械手的故障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