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模数制发挥着核心作用。该制度通过标准化的尺寸和比例,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简化了施工过程,提高了效率。当需要建造一个具有特定面积和形状的建筑时,使用建筑模数制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所需的材料、构件和施工方法。它有助于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因为所有部件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生产和安装。建筑模数制是现代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提升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也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房屋建筑设计依据
一、资料性依据
- 人体工程学方面
- 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占空间尺度是确定民用建筑内部各种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之一。例如,门洞、楼梯的高宽,窗台、栏杆的高度,家具设备的尺寸等都与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空间尺度有关,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这是确定建筑空间的基本依据之一。
- 了解每件家具、设备的基本尺寸、数量,以及人们使用它们时占用的活动空间大小,是考虑房间内部使用面积的重要参考依据。
- 设计规范方面
- 建筑设计需要遵循国家制定的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各地或各部门颁发的标准,如《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等多种规范。这些规范涵盖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防火、采光、制图、热工、节能、隔声等方面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建筑科学管理水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加快基本建设步伐,体现了国家的现行政策和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
- 建筑模数制方面
- 基本模数: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用M表示,1M = 100mm,主要用于门窗洞口、建筑物的层高、构配件断面尺寸等。
- 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如3M、6M、12M、30M、60M等,相应尺寸为300、600、1200、1500、3000、6000mm,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开间、进深、柱距、跨度、建筑物高度、层高、构件标志尺寸和门窗洞口尺寸等。
二、自然条件(环境因素)依据
- 气候条件方面
- 温度和湿度:炎热地区的建筑需要考虑隔热、通风、遮阳等问题;干冷地区的建筑需要设计成有利于室内采暖、保温等。
- 风向和风速:日照和主导风向通常是确定房屋朝向和间距的主要因素,风速是高层建筑、电视塔等设计中考虑结构布置和建筑体形的重要因素。风向频率玫瑰图(风玫瑰图)可表示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次数的百分数值,一般用八个或十六个罗盘方位表示,可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另外,高层建筑、电视塔等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风速的影响。
- 日照和雨雪:日照情况影响房屋的朝向和布局,雨雪量的多少对选用屋顶形式和构造有一定影响,雨量较大的地区要注意建筑物的排水以及屋面防水构造的处理。
- 地形、地质和地震条件方面
- 地形和地质:基地地形的平缓或起伏、基地的地质构成、土坡特性和地耐力的大小对建筑物的平面组合、结构布置和建筑体形都有明显的影响。例如坡度较陡的地形,常使房屋结合地形错层建造。地下水位的高低、地下水的性质,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基础及地下室,一般要根据地下水位高低及地下水性质确定是否对建筑采用相应的防水和防腐蚀措施。
-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在6度以下的地区,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影响较小,通常不考虑抗震措施;地震烈度在6度以上时,需要注意防震设计。地震区的房屋设计主要应考虑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房屋设计的体型应尽可能规整简洁、避免在建筑平面及体型上的凹凸、采取必要的加强房屋整体性的构造措施、从材料选用和构造做法上尽可能减轻建筑物的自重等方面。
三、文件性依据
- 主管部门相关文件方面
- 包括国家有关部、委或各省、市及地区规定的有关设计定额和指标,主管部门有关建设任务使用要求、建筑面积、单方造价、总投资的批文等。工程设计的具体内容、面积建筑标准等,需要符合主管部门的批文规定。
- 城建部门批文方面
- 内容包括用地范围(常用红线划定)以及有关规划、环境等城镇建设对拟建房屋的要求。
- 工程设计任务书方面
- 建设单位根据使用要求,对房间的用途、面积大小等提出一些要求,工程设计的具体内容、面积建筑标准等需要和主管部门的批文相符合。
- 委托设计工程项目表方面
- 建设单位根据有关批文向设计单位正式办理委托设计的手续,规模较大的工程还常采用投标方式,委托得标单位进行设计。




建筑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应用
建筑设计的国家规范有哪些
建筑模数制在设计中的作用
气候条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