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砌墙过程中,专业术语用于描述在墙体中植入钢筋的技术称为“植筋”。这涉及到在墙体的预定位置钻孔,然后插入并固定钢筋,以增强墙体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这种方法常用于建筑加固、桥梁建设或其它需要提高结构强度的场合。

砌墙放钢筋的术语
在砌墙过程中,放置钢筋的专业术语称为“植筋”或“设置拉结筋”。这些措施主要用于增强新旧墙体之间的连接牢固性,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和整体稳定性。
拉结筋的作用
拉结筋是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之一,其主要作用包括:
- 新旧墙体连接:在新旧墙体连接处设置拉结筋,确保新砌墙体与原有结构紧密结合,防止因地震或其他外力导致的墙体分离。
- 抗震性能提升:通过在墙体中植入钢筋,可以显著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时墙体倒塌的风险。
植筋的具体做法
植筋是指在新旧墙连接处打孔,将钢筋埋入并用植筋胶填实固定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 打孔:在需要植入钢筋的位置进行钻孔。
- 植入钢筋:将钢筋插入孔中。
- 固定钢筋:使用植筋胶将钢筋固定在孔内,确保钢筋不会移动。
- 钢筋末端处理:钢筋末端通常需要回弯成90°,以增加锚固效果。
相关规范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要求,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设置拉结筋,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Φ6水平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综上所述,在砌墙过程中放置钢筋的专业术语是“植筋”或“设置拉结筋”,这一做法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植筋技术的操作要点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拉结筋的材料选择标准
植筋与传统砌墙对比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