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27米跨度的钢结构屋面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屋面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常见的有金属板材、混凝土板等。根据荷载、风载和雪载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基础。屋架形式也需考虑,常见的有桁架、框架或网架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设计过程中还需关注细节,如节点连接方式、支撑系统以及防火防腐措施等。
一、设计资料方面
- 建筑概况
- 厂房的长度、柱距等尺寸是重要的基础数据。例如,有的厂房总长度为120m,柱距6m,跨度为27m,车间内还设有两台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等信息都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的厂房长度为72m,柱距6m,也有长度90m,柱距7.5m的情况等。不同的长度和柱距在结构受力分析、空间布局等方面都有所不同。[1]
- 地区环境因素也很关键,如某地区冬季最低温度为 -20℃,这对钢材的性能要求以及结构的温度伸缩处理有影响。[1]
- 屋面材料与屋架形式
- 屋面材料常见的有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采用无檩屋盖体系,对应平坡梯形钢屋架;还有采用100mm厚彩钢复合板(外侧基板厚度0.5mm,内侧基板厚度0.4mm,夹芯材料选用玻璃丝棉),这种情况下屋盖拟采用钢结构有檩体系,檩条采用冷弯薄壁c型钢。[1][2]
- 梯形钢屋架的相关尺寸方面,如屋架计算跨度可能为26700mm,端部高度取2000mm,跨中高度可能为3350mm,屋面坡度有i = 1/10的情况等。[1]
二、结构形式与布置
- 屋架结构形式
- 梯形钢屋架是常见的结构形式,它的杆件布置和连接方式影响着整个结构的受力性能。例如,要确定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的布局,以及各杆件之间的节点连接形式等。[1][2]
- 支撑布置
- 包括屋面支撑系统和柱间支撑系统。屋面支撑有上弦水平支撑等布置方式,其作用是保证屋盖结构的空间稳定性,传递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吊车制动荷载等)。柱间支撑则可以提高厂房的纵向刚度和稳定性,抵抗纵向水平力。[1][2]
- 支撑的间距、形式等要根据厂房的具体情况(如长度、吊车荷载等)进行设计,以确保结构在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安全性。
三、荷载与内力计算
- 荷载类型
- 永久荷载:包含屋面材料自重、结构自重等。如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时,屋面标准值可能为3.0kN/m2;采用100mm厚彩钢复合板时,屋面板自重标准值按0.20kN/m2计算。[1][2]
- 可变荷载:
-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可能为0.5kN/m2、0.7kN/m2等不同数值。[1][2]
- 雪荷载:标准值如0.5kN/m2、0.55kN/m2等,不同地区的雪荷载取值不同,且需要考虑与屋面活荷载的不利组合。[1][2]
- 风荷载:标准值如0.45kN/m2,风荷载的计算要考虑建筑物的体型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等因素,其对屋架的侧向力以及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有影响。[1][2]
- 吊车荷载:如果车间内设有吊车,要根据吊车的工作制(如中级工作制)、起重量(如200/50kN等)、轨顶标高(如8.500m)等来计算吊车荷载对屋架和柱子产生的竖向力、横向水平力和纵向水平力等。[1][3]
- 内力计算方法
- 通常采用结构力学的方法,如利用弯矩分配法、力法、位移法等计算杆件在各种荷载组合下的内力(轴力、弯矩、剪力等)。在计算时,要考虑不同荷载的组合情况,找出最不利的内力组合,作为杆件截面设计的依据。例如,对于承受轴向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的杆件,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内力组合计算。
四、杆件截面设计
- 杆件受力类型分析
- 根据内力计算结果,确定杆件主要承受的是轴力(拉力或压力)、弯矩还是剪力等,或者是多种内力的组合作用。例如,上弦杆主要承受轴力和弯矩,腹杆主要承受轴力。
- 截面选择依据
- 按照杆件的受力性质,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选择合适的截面形式和尺寸。一般可供选择的截面形式有轧制型钢(如工字钢、槽钢、角钢等)和组合截面(如焊接H型钢等)。在选择截面时,要考虑强度、稳定性(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以及刚度等要求。例如,对于受压杆件,要根据其计算长度、轴心受压稳定系数等因素确定截面尺寸,以满足稳定性要求。
五、节点设计
- 节点连接形式
- 常见的节点连接形式有焊接和螺栓连接。焊接连接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但对焊接工艺要求较高;螺栓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但需要考虑螺栓的强度、排列方式等。例如,在屋架的杆件连接节点处,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之间可以采用焊接连接或者高强螺栓连接。
- 节点板设计
- 节点板的形状、尺寸要根据杆件的截面尺寸、连接角度以及受力情况等因素确定。节点板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传递杆件之间的内力,并且要考虑节点板的抗剪、抗弯能力等。例如,在计算腹杆与节点板的焊缝长度时,要根据腹杆的内力大小、焊缝的受力形式(如角焊缝)以及焊缝的强度要求进行计算确定。

钢结构设计中如何考虑温度变化?
钢结构屋架的常见支撑布置有哪些?
钢结构杆件截面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钢结构设计中的荷载组合原则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