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湖州加固设计公司

福建医院改革(福建省医院改革方案)

湖州加固设计公司 2周前 ( 11-15 20:02 ) 457 抢沙发
今天给各位分享福建医院改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福建省医院改革方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1、,s市是怎样在医疗改革上破冰前行的,2、,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福建省直属单位公费医疗管理改革暂行规定》的通知,3、,3家福州市属医院入选高质量发展试点,4、,2021年福建省安溪县医院护工费标准是多少,5、,福建省公立医院要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吗?

今天给各位分享福建医院改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福建省医院改革方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s市是怎样在医疗改革上破冰前行的

随着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在“破冰”前行、革除积弊的同时,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径,成为新医改持续攻坚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各地着力破除“以药补医”顽疾,公立医院改革进程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民,新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三医联动” “治药”为先

因为敢于向原有医药领域利益分配格局“动真刀子”,福建医改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

不久前,世界银行行长金墉率队到福建省三明市调研医改情况。他们认为,当地建立起一套公开透明的体系用以重新分配医疗收入,并与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很好的沟通交流,成功让医院将注意力从创收上转向更加注重公益效果和优质服务上。“世界银行愿意为此提供资金支持并帮助规划实施,将成功的试点经验在中国更大范围内逐步推开。”金墉说。

在医疗收入的分配中,从挤压药品虚高水分入手,全面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这是福建医改路径突出的特点。通过实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财政补助等政策同步出台、同步实施的办法,福建在省、市、县公立医院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由医疗服务和财政进行补偿,同时将调整后的医疗服务项目全部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以保证不增加群众负担、医保资金运行平稳和医院收入得到合理补偿。

福建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朱淑芳介绍,2015年,福建全省公立医院技术劳务性收入占比为23.91%,较2014年增加5.06个百分点;在职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较2014年增加12.44个百分点;全省公立医院药占比为38.02%,较2014年下降3.88个百分点;医疗费用增长率10.85%,较2014年降低4个百分点,初步达到了财政可持续、医保基金可承受、医院收入不降低、群众就医负担有所减轻的改革预期。

二、小财政撬动大医改 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为百姓“兜底”

家住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的脓毒血症患者谢文国谈起大病医疗保险,就有说不完的话。谢文国住院治病花了34万元,经过基本医保报销10万元后,又通过大病保险报销了14.3万元医疗费,两者相加一共报销了71.72%,家庭自付费用比例仅为28.28%。

“要是没有医保,全家以后的生活都没了指望。”谢文国说。

据青海省医改办主任侯鹏宁介绍,青海坚持“小财政办大医改”的理念,全省医改投入年均增幅达到20%以上。大病保险制度是该省试点综合医改的亮点之一,目前整个大病的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0%。青海的大病保险制度具有几个特点:一是没有病种限制,没有规定哪些必须确定为大病;二是实行省级统筹;三是筹资标准比较高,人均年筹资标准为50元;四是群众无需额外拿钱,大病保险基金的钱由原来的医保基金中专门列支。

“现在大病已经为16.3万名患者支付大病的医保基金8亿元,有效地缓解了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侯鹏宁还指出,青海省全面推进“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新模式,有效避免了群众因交不起押金而延误救治,甚至引发医疗纠纷等现象。现在享受这一项待遇的患者超过100万人。

三、分级诊疗“激活”基层医疗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几年越来越红火,以往门庭冷落,现在人来人往。这一变化,得益于分级诊疗制度的推广实施。

正在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陈霞告诉记者,以往自己也愿意去大医院,因为那里“更信得过”,但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大医院的专家进行指导,大病通过转诊通道可以方便地转到大医院,小病则可以在社区治疗,“既方便又便宜”。

针对大医院挂号难、小医院无人看等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江苏省采取医疗、医保、价格等综合性措施,形成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秩序,让群众在基层就能享受到更加高效、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在药品价格上,基层医院实施基药制度,共有599种药品实现“零差价”,药价平均下降40%;在报销比例上,新农合患者在乡级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为85%。

目前,江苏基层诊疗人次已占诊疗总数的60%,86%的新农合住院病人在县域内治疗,最高的县达97%。

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今年我国将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试点地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30%以上。在200个城市开展签约服务试点,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完善配套政策,推进和规范城市和县域内医疗联合体的建设。原标题:三明医改(人民眼·医疗体制改革)

有这样一门三兄弟:老大开店,老二供货,掌握着家里“钱袋子”的老三,则专职补贴老大的顾客。这是什么奇怪的生意?怎么还有补贴?

这个“老大”叫医院,“老二”叫医药,“老三”叫医保。

家门分户后,“老二”想赚钱,赚更多的钱。于是,便扯上“老大”,通过各种包装,把一种药变成五花八门的十种、百种,再借“老大”的手卖给患者,反正有“老三”在“兜底”;看着“老二”一副包赚不赔的神态,“老大”也不甘落后,除了帮着多卖药,还滥做检查、滥用耗材。最终,“顾客”受不了了,“老三”也兜不住了。

这不是个故事,而是“药价高”“看病贵”的“病因”真实图谱。不难看出,“药”是核心症结。斩断医药与医院之间的利益链条,正是“三明医改”的改革方向与目标。

2012年初,福建省三明市开始“断链”,其后受到广泛关注,其模式被称为“三明医改”。如今“三明医改”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关注与肯定。

然而,在其声名鹊起之后,“‘三明医改’造成大量医护人员辞职”“所谓的年薪制,其实根本就没有几个人能拿得到”“诊疗费大幅提价,患者负担反而更重了”“他们设定次均费用标准、限制医生开药以此降低总费用,医生只好看一半病就把病人打发回家”“‘三明医改’是靠财政硬撑着,根本长久不了”……诸多议论广泛流传。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2016年1月,记者三进三明,走访当地多家医院、政府相关部门、药品配送公司,希望廓清迷雾。

背不动的“包袱”

“三明医改”动力源于压力,而这种压力的最大感受者,莫过于张煊华。老张是三明市财政局副局长,分管全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管理。

三明是因国家小三线建设而诞生的城市,但“未富先老”,退休人员比重颇高。2011年,城镇职工赡养比为2.06∶1,到2015年时,变为1.7∶1。地处闽中山区,三明市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均排名福建省中等靠后。

2010年,三明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亏损1.4亿多元,到2011年,实际亏损量达到2亿多元。“这个亏损量,当时在全省排在前列,占全市当年本级财政近15%,我们已根本无法兜住底了。基金还欠付全市22家公立医院医药费1700多万元。”如此巨量亏损和刹不住的势头,让搞了一辈子财务工作的老张,压力山大。

因何亏呢?“用药量太大。”

据卫生统计年鉴对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的统计,2009年以来,全国医疗总费用按人均计算,5年内几乎翻了一番:2009年为784元,2013年为1467元,年均增长率17%。福建的情况也一样:2010年全省县级以上医院医药总收入为242.2亿元,2014年猛涨至452.1亿元,增长了86.67%。再具体到三明市,情况如出一辙:2005年为6.49亿元,2011年猛涨至16.9亿元,年均增幅为17.92%。

还有一个反证。

2012年2月,三明正式启动医改。第一个动作就是将省第八批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目录(三明片区)的129种辅助性、营养性且历史上疑似产生过高额回扣的药品品规,列为第一批重点跟踪监控对象。三明规定:凡采购使用这129种品规的全市22家公立医院,必须备案,医院院长要审批签字、开具处方的医生要签字备案且公开公布采购数量。

措施实施一个月后,原本一直刹不住的“医药费用猛涨”,终于回落。2012年5月,全市22家公立医院药品费用环比下降1673.03万元。“统计一出来,我就粗算了一下,一年差不多能节省下两个亿。那上年的窟窿,不就补平了?”果然,2012年底,三明职工医保统筹基金首次结余2200多万元。老张的兴奋,也让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中的其他成员看到了曙光。这说明他们找准了医改的核心症结——药。

这一年,三明市将原本分由3位副市长各管一摊的医疗、医药、医保三项工作,统一交给了1位副市长来管。而张煊华也成了这场改革的积极参与者。

“疯狂”的药价

药价到底有多“疯狂”?

詹积富可谓知根知底。如今是三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詹积富,从2012年至今担任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此前,他担任过三明市药监局局长,之后又升任福建省药监局副局长,早在这个任上时,他就曾上书省委,剖析了药品招标“越招越贵”的“乱局”。

一乱,乱在“一药多名”。全国有6000多家药厂,其生产的95%以上的药品品种为仿制药。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临床上使用的常用药,实际也就1000余种。而中国市场上有1万多种。哪里来的呢?许多品种其实就是变更了一下包装的剂量、数量、规格,之后换个名字,摇身一变,就成了所谓“新药”。曾有统计显示,在200种常用药品中,有4个、5个、6个、7个药名的,分别占到20%、25%、25%、15%。

二乱,乱在“流通层层加价”。药厂生产出来的药,并非直接就能到医院,而是要在流通领域层层辗转,一路加价:首先是一级总代,其次是多为私人承包的二级代理商,之后进入医院还要层层过关,包括医院负责人的许可、药房默许列入用药名录、医生答应用药开方,到了这里后才是医药代表走到台前,推介给医药配送公司,配送公司加价后送进医院,最后医院才堂而皇之地加价国家规定的15%。到患者手里的药价,经过如此层层加码后,可能已经上涨了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刚开始,詹积富也并不明白这样的流程图谱。只是奇怪福建本地某制药企业生产出来的注射用头孢美唑钠(0.5克),出厂价只有7.2元/瓶,本地却买不到,出售给了河南周口某医药公司,这家公司再以24.18元/瓶的单价回售给福州某家医药公司,福州的医药公司最后以24.45元/瓶的中标价,配送到福建省各个公立医院,再往后,医院加价15%变成了28.1元/瓶。

这样的过程,今日依旧在许多药品身上反复上演。“这个过程叫‘过票’,实际上药品就在仓库不动,每过一次票就洗一次钱。”来自江西的黄斌2004年在三明第一个开办了民营药品配送公司,名叫鸿泰药业。“这个行当赚钱容易,所以竞争也格外激烈。最激烈时,刚入门的医药代表向药厂拿药时,即使不加价销售、不要发票,只要弄到过票公司开张假票,赚其中税收也足以生存。”

不过即使搞明白了流程,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依旧“没辙”:药名审批,他们管不了;流通加价,他们也控制不了。然而这张图谱中有一道绕不开的环节,却是他们能管到的——那就是,不管药名如何七十二变、流通如何八十一转,最终都得进入公立医院,才能变现。

“三明医改”的第二个动作,由此切入:斩断药品和医院之间的利益链条。

堵住“以药养医”老路

斩断利益链条,不等于不让公立医院从中标名录中购取所需用药,而是要重新设计一条路径,挤掉从药品到进入医院过程中的“利益水分”。

第一步,限价采购。2013年初夏,三明市卫生局要求22家公立医院,一律按药品通用名上报各自的临床用药目录;由卫生局药采办遴选和审定后,交给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医管中心),市医管中心再通知由市药监局选定的、有资质的9家药品配送公司,黄斌的鸿泰药业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负责与全国各地药企或药品代理商议价采购。

“到了这个环节,为了能承销更多的药,我们自然要拼命压低药厂和药代的价格,无形中就变成为政府服务的一方。”黄斌此前并没有开拓与公立医院之间的生意,而是始终主打非处方药(OTC)的零售市场。“三明医改”让他有了新的选择,“以前水太深、太浑,钱虽好赚,但心里不踏实。”

第二步,低价入围。9家公司的最终报价清单密封后,一式两份,一份报药采办、一份报市监察部门备案。按照低价中标的原则,最终确定入围限价药品目录。一头交给9家公司,按此进药;一头送市医管中心,医管中心凭此代表政府监督医院,是否按此限价目录进药、用药。

第三步,公立医院按月向医管中心申报药品采购计划,医管中心按采购计划通知9家配送公司送药;药品到医院经验货后,签字确认;9家配送公司凭已签字的验收单与医管中心结算药款;最后医管中心再和医院结算药款。

如此一条新路径,与以往最明显的变化在于:无论药厂、药代还是药品配送公司卖药需求,与公立医院用药需求之间,没有了直接的、资金上的联系,这就斩断了医院和药品之间的利益链条。同时,为了提高9家配送公司的积极性,三明市从医保基金中预付给他们一个月的药款,以此作为采购药品的预付款。

“更为吸引我们的是,如今医管中心与我们结算是一月一结。以前,我们流通企业与公立医院的货款结算周期,至少要3至6个月,还得看他们的脸色。”黄斌说。

这条新路径,还有个显著的变化:药品从药厂到配送公司、再从配送公司到医院,中间只有两道环节、只需开两次发票,剔除了“过票”空间,三明对此称之为“两票制”,既堵住了税收漏洞、又堵住了假药可能。

当然还堵了一条路,那就是:公立医院“以药养医”之路。

腾笼换“医”的红利

堵住“以药养医”的老路,只是三明医改的手段,其真正的目标则是要开拓一条腾笼换“医”的新路——提升医疗服务价格,促进公立医院发展。

截至去年9月,三明市先后4次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其中分两块,一块是医生诊疗费。比如三级医院,按不同专业职称,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生、住院医生,过去挂号费统一都是1.3元,诊查费则分别为7元、4.5元、2元、1.5元。调整后,两项合一统称诊查费,按职称分别为48元、38元、28元、18元;另外一块为医疗服务,至去年9月第四次调整时,总共涉及3100多个项目,其中调高的有2400多项,降低的有730多项。凡属医疗服务技术劳务型的,均调高;凡属器材检查化验类型的,全部调低。

调整目的很明确,不仅要“挤净”药价的水分,还要杜绝公立医院掉过头去又用多做检查化验的办法“堤内损失堤外补”,真正让患者减轻负担。可是有个问题:诊查费提高了,2400多项医疗服务费提高了,左边降右边升,患者负担能真的减轻吗?

家住三明市沙县的退休职工黄老伯今年75岁,老伴张阿姨71岁,一个高血压、一个糖尿病,经常要到医院看病,这诊查费一涨,老两口都不敢去医院了,见到万小英直抱怨。

万小英是沙县医院院长。万小英给他们算了笔账:诊查费虽然调高了,但三明同时规定,所有诊查费都由医保基金统一报销18元。如果选择住院医师这一级来看病,过去要自费2.8元,现在是18元,报销后实际自费为零。当然,要是选择更高职称的医生,的确会比以前更贵。“这就叫分级诊疗,您二老这种慢性病以后放在社区看,不就便宜了?大医院的高级职称医生看病更贵,这不也正是人家劳务价值的体现吗?”

听明白这个问题了,再一算药,二老不抱怨了:黄老伯长期用两种药:“厄贝沙坦”“左旋氨氯地平”,张阿姨用的是“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医改前,这三种药单价分别为93.75元/60片、70.62元/28片和83.57元/支。医改后,同样规格、同样品牌,分别为33.38元、30.8元和72.65元。“以前,女儿每年得往我们医保卡上打进2500元。去年才打进1500元,到年底还没用完。”

那要是手术呢?

还是沙县医院,万小英手上刚好有3个案例,一个是“人工髋关节置换”、一个是“乳腺癌”、一个是“单纯性阑尾炎”。都是同一拨手术团队,同一手术方案,用药、检验、耗材均为同一品牌和方式。医改前,三种手术总费用分别为3.7万元、1.7万元和4000元;医改后,总费用分别为3.29万元、1.13万元和3690元。比较这三组清单,“椎管麻醉”“二级护理”“阑尾切除”这三项,分别由过去的270元、6元/日和585元,涨为现在的350元、15元/日和900元;但所用的“内外固定”“镇痛装置”“奥美拉唑针”“头孢唑肟钠针”则分别下降了8000元、45元和69元、39元。治疗服务费上涨了,而耗材、化验、药品费用下降了。

据统计,2015年,三明市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医药费用平均为7103.88元,福建省平均为12770.59元;县二级公立医院为4183.98元,全省平均为4642.12元;而基层一级医疗机构平均为642.27元,全省平均为1481.1元。患者是否真正减负,对比之下,一目了然。

腾笼换“医”后,医生回归到原本的看病角色。然而,堵住了“以药养医”旧路,没了灰色收入,三明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乐意吗?

回归良性的收入结构

“这个问题,得从医院的收入结构谈起。”今年48岁的廖冬平,1992年就在三明市西部山区将乐县医院工作,从普通医生干起,2002年起担任院长。

将乐不大,人口18万;也不算富,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在三明市排名均偏后。“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自从当了院长,廖冬平的主要精力一度就放在如何赚钱上,“不像院长,倒更像商人”。

2011年,县医院总收入7500万元,药品耗材收入和医务性收入,二者六四开;到2015年,这二者则颠倒为四六开。医院和医生的医技“含金量”显著增加,更关键的是,总收入的“含金量”也不一样了。

“医改前,我们的药品和耗材的利润率分别为11%和5%,再加上医务性收入,纯收入约3600万;2015年总收入约1个多亿,因为取消了加成,药品和耗材的利润为零,但医务性收入则达到7800万,这也是我们的纯收入。两者相较,增长了1倍多,这就是‘含金量’。”

将乐县医院收入结构的变化,也是三明市22家公立医院的一个缩影。22家公立医院药品收入由2011年医改前的近8亿元、占比四成半以上,下降至2015年的6亿元、占比不到两成半;医务性收入则由6.59亿元、占比不到四成,逐步上升至2015年的15亿多元、占比近六成半。

“收入结构改变了,医院再也用不着当‘过路财神’了——替药商卖药,大头儿人家赚,我们的名声也搭进去了。”如今,廖冬平终于能够挺起腰板,回归到“一门心思抓管理、抓技术”的院长角色,而公立医院也回归至公益本色。

为让这种公益本色持久下去,政府自然不能袖手旁观,“‘年薪制’就是政府向公立医院购买公益服务的新路。”詹积富说。

按照医改设计,三明22家公立医院的工资总额,直接取决于“年度医务性收入”,由此,“年薪制”应运而生。2014年,将乐县临床医生年薪平均为9.1万元、护士为7.8万元。而医改前的2011年,二者分别为5.4万元和4.8万元。“过去靠多卖药品、多用耗材、多开检查,每年人均工资最多也只能净增5000元。医改后,医院只有1名医生因个人原因去了厦门,同期我们又引进了1名副高、3名主治和1名研究生。”让廖冬平满意的不光是增收,“要知道,现在的增收,是建立在不用‘剥’患者的‘皮’的基础上,这是道德的红利、职业的红利,更是改革的红利。”

为了不走“回头路”

已释放出红利的“三明医改”,会不会走上“回头路”呢?

“年薪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道不再“回头”的制度约束。

药品和耗材的加成取消了,医院和医生再多开,也无利可赚。可还有个漏洞,那就是“小病大医”。

于是三明在2013年和2014年先后出台了“单病种付费制度”和“患者次均门诊/住院费标准制度”。举个例子:国家鼓励顺产生育,但如今更多的人爱选择剖腹产。像将乐县这样的二级公立医院,顺产价格为1200元、剖腹产是4500元,医院自然乐意患者选剖腹产。但在“单病种付费”规定下,三明将此统一核定为3600元,超出了,医院自付;结余了,医院自留。这样的单病种,三明一共选定了30个。“这个叫‘临床路径’,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三明市卫计委副主任于修芹说。

同理,“次均费用”,就是指当年医院门急诊病人和出院病人的平均费用,也被三明市医管中心规定了一个固定的费用标准。超出了,医院自付。

“可如果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变异和其他并发症,那无论是‘单病种付费’还是‘次均付费’,结果都可能大大超出所核定的付费标准。那我们是治还是不治?”三明市第一医院眼科主任郑红的担心,其实也代表了全市医务工作者的疑虑。而这也正是公立医院院长们最初质疑医改可行性的一个“能够摆在桌面上”的理由。

三明对此早有预料:允许三级和二级公立医院分别有20%和15%的变异率,真发生了,就退出“单病种付费”,该怎么治还怎么治。

“有这个比例就放心了。其实以往更多的患者还有这样一种心理:难得到医院做次手术,干脆就做次全面检查,看看还有哪些潜在的问题,顺道一起治了。在检查化验可以挣钱的时代,这也是‘小病大治’的一大原因。”郑红说。自从白内障手术被列为“单病种付费”后,手术量不减反增,“因为比以前便宜了1000多元,医改前一年最多做900例,2015年做了1136例。”

至于“次均标准”,廖冬平一开始觉得“根本不可能”。2011年,将乐县医院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实际额为7800元。2013年,三明给他们核定的标准为5000元。“要完成这个目标就只能在管理上下功夫,要由我们自己消化。”

有加强管理的压力,但同时也有自我消化的动力。如果有结余,结余部分的60%奖励给医院专项用于绩效工资发放。

2015年,将乐县医院城镇职工次均费用实际额为5142元。而这一年,三明市给他们核定的住院“次均标准”为5300元。为什么还提高了呢?这是三明医改确保“不回头”的又一既定之策:根据各县医院实际情况,“次均标准”每年一调整,一院一标准。

之前任职10年院长期间才攒下1800万元,医改后一年就结余3000多万元的廖冬平,又得到了市县两级政府卸下“医保亏损”的包袱后不断加大的财政投入,3年来累计投入2亿多元。如今将乐县医院添了不少先进的医疗设备“大件”,并新开设了ICU病房、肿瘤微创等。

据统计,三明市22家公立医院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次均费用由改革前2011年的6553元下降到2015年的5343元;城乡居民(含城镇居民、新农合农民)住院个人次均自付费用由改革前2011年的2194元下降到2015年的1757元。

医改后,一门三兄弟又“回归”本位:公立医院回归公益身份、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回归是回归,但不是回归到同一口锅里重吃“大锅饭”:医院靠普惠服务立身社会、医生靠医技能力体现价值、药品靠疗效性价站稳市场。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为这样的“回归”叫好,比如药商。

黄斌他们这个链条的上游,一些人选择了离开三明。“很简单,三明医改让他们没钱赚了。”还有一些人则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断货。

“自医改后,我们医院有7个品规的药长期缺货。”三明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周章彦告诉记者。不光三明市第一医院,泰宁县医院2014年前5个月连续3次采购药品中,有57种(次)缺货,其中10个品种连续3次缺货。

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蹲点三明,实地调研三明医改。据调研组组长应亚珍分析:三明公立医院改革首先触动了医药流通领域的既得利益,动了一些企业、一些人的“奶酪”,他们不仅痛惜在三明地区的利益损失,更担心这一做法一旦推广到全国,必将带来巨大的利益损失。

医改这道难题,在三明实现了“破冰”,但利益博弈并未结束、深化改革仍在路上……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福建省直属单位公费医疗管理改革暂行规定》的通知

第一条 改革福建医院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1.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提高职工健康水平的要求,公费医疗制度改革采取积极稳妥、分步到位的做法,逐步向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过渡。

2.为省直属单位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防止医药浪费,逐步实现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使用,以利于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3.基本医疗保障的水平和方式与我省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国家、单位和职工三方面合理负担医疗费用,增强单位与个人的费用意识。

4.公平与效率相结合,职工享受的基本医疗保障待遇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适当挂钩,以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5.建立医患双方的制约机制,充分发挥定点医院、享受单位和享受者共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遏制浪费。第二条 公费医疗费用的筹集与分配

1.省直属单位公费医疗费用列入省级财政预算,由省级机关卫生处公费医疗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公医办)按规定安排使用。

2.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享有与国家公务员同等医疗待遇的精神,大专院校和医疗等单位仍实行公费医疗费合理定额包干管理办法,定额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由单位包干统筹门诊、住院医疗,结余留用,超支不补。

3.省级机关医院和省人民医院分管范围的享受公费医疗单位的出差医疗费,仍由其按原标准拨给单位包干使用。

4.公费医疗费用由省财政厅按月拨给省卫生厅公医办,再由公医办拨给各有关单位和有关医院。第三条 公费医疗管理

1.成立省直属单位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即省级机关卫生处公费医疗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省直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公费医疗。目前仍按1993年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确定的省级机关医院和省人民医院的定点分工管理范围进行管理。

2.公医办和定点医疗单位都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体格检查,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肿瘤、肝炎、心脑血管等主要疾病,享受公费医疗人员每两年体检一次,并对重病患者实行必要的跟踪检查,体检所需经费按原渠道开支。

3.为福建医院改革了减少浪费,加强监督和制约,职工就医必须出示由公医办统一制发的带本人照片的病历到定点医院就诊,凡经公医办批准后到非定点医院诊疗的,一律先自己付款后回公医办按规定核报。

4.诊疗处方规定福建医院改革:急性病处方药量限在3天以内,慢性病处方药量限在10天以内。为了对病人病情负责,不准托人开方带药。自费药品应单独处方,其药品费自负。

5.器官移植与大型精密仪器检查治疗一次单项费用200元以上的,单位负担15%,在职人员个人负担5%,退休人员个人负担2.5%,离休人员不负担,余下部分由公费医疗报销。事先未经直管公费医疗部门批准的费用全部自负,急诊抢救的可先行检查治疗,但须在10天内补办审批手续。单位负担的医疗费在福利费和单位正常预算经费中列支。

6.享受干部医疗保健对象实行定点就医。在职和退休的享受对象除可在省级机关医院就医外,均实行在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和福建省老年医院六所医院中,就近自选一所定点医院就医;离休的享受对象除可在省级机关医院就医外,可在上述六所医院中就近自选两所定点医院就医。由其建立专门病历和系统的健康档案,并做好统一保管。保健对象因病情需要到非定点医院诊治,必须经定点医院批准,费用向批准的定点医院结算。

7.挂号、自费药品、未经公医办批准自购的治疗药品、特需服务项目及其福建医院改革他自费项目的费用,不分干部级别、类别,一律由个人自负,不予报销。第四条 享受干部医疗保健对象管理办法

1.享受干部医疗保健的对象暂不实行医疗费与个人挂钩,实行确定合理的年医疗费定额标准由定点医院统筹管理使用。

2.定点医院要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保健对象身体状况保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杜绝浪费。不得因费用包干统筹而降低医疗质量,否则将追究定点医院领导责任。

3.定点医院年终医疗费用结余,经公费医疗管理部门审核后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用于定点医院购置或更新医疗设备,也可从中提取一定比例奖励给有关医务人员,但用于个人奖励部分最高不得超过奖励金额的30%。其余医疗费转抵翌年定额医疗费使用。

4.按定额核定的定点医院年度医疗费超支,财政原则上不予拨补,如遇有中风抢救、恶性肿瘤晚期比常年有较大突破且造成全年定额医疗费超支,经核实后给予适当补助,但属于自费药品、重复检查、不规范用药的部分应由医院负担。

福建医院改革(福建省医院改革方案) 结构工业钢结构施工

3家福州市属医院入选高质量发展试点

省卫健委近日下发《关于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示范工作的通知》,全省共有25家医院入选试点名单,包括 福州市 第二医院、福州市中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等3家福州市属医院。

作为试点单位,这3家医院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市二医院:

发挥骨科优势

打造“南方积水潭”

作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骨科专科医院,市二医院将坚持“大综合、强专科”发展战略,加快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持续发挥骨科、康复科两大学科群高水平优势,全面打造“南方积水潭”品牌荣誉,2025年前努力将骨科建设成为国家级西医类临床重点专科。

市二医院将推进以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病种为代表的快速康复项目,建成全省综合医院中最大的康复科。

下一步,市二医院将在闽北、闽东地区医院新增多个紧密式帮扶的骨科联盟单位,打造全省最大的骨科专科联盟,为实现骨科大病诊治不出省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市中医院:

依托“四大金刚”

建设龙头中医院

你知道福州中医界的“四大金刚”吗?它们分别是福州市中医院的孙氏妇科、陈氏儿科、邓氏肛肠科、黄氏针灸科。

福州市中医院将以建设国家级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和省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试点为契机,积极与国内高水平中医医院合作,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名医、良方、好药”,全面打造“看中医,就到福州市中医院”品牌。

医院将重点推动“四大金刚”专科争创国家级重点专科,中医诊治能力达到全省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此外,市中医院将持续加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通过申请国医大师工作室,积极开展或参与国家级、省级中医科研项目等形式,打造国内一流的标准化中医临床医学研究平台,建立区域内中医临床科研成果孵化平台;全面利用5G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建成现代化、智能化、医教研一体化的研究型智慧医院;2025年前,力争进入全国三级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排名前20%行列,充分发挥区域龙头中医院效应,有力带动福州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超越。

孟超肝胆医院:

建设5大学科群

打造研究型医院

孟超肝胆医院将全面推进传染病、肝胆胰疾病、器官移植、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5大学科群建设。

坚持高位嫁接、内培外引,加快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合作,积极与国内顶级医学科研团队结对子,持续提升专科疑难重症诊治和科研能力。聚焦交叉学科领域发展,积极与高校深入开展医工、医理、医管合作,打造国内一流的标准化临床医学研究平台。

2021年福建省安溪县医院护工费标准是多少

福建规范医院护工管理试点定价约200元/天福州13家大医院都已着手试行护理员管理改革,开始制定实施方案、护理员陪护费收费标准核定工作等。初步确定,各医院的护理员服务价格将根据具体服务内容、护理级别等分级定价,可能与目前市场上的150元~200元一天的服务价格持平。

福建省公立医院要取消事业单位编制吗?听说福建泉州厦门等地区已经开始实施取消编制,秋季就不能考了吗?

当前事业单位都停止招聘了,今年不会在招考了。当然包括医院。。

不过目前大部分人的看法是因为事业单位的改革政策未明确,所以需要冻结人员流动,待政策明确后在招考。

我觉得医院、学校、科研机构这些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可能会成为首批解冻的事业单位,毕竟医学院和师大的毕业生,都要去事业单位工作的,如果都不收,岂不是影响一大批人。所以耐心点吧,等等再看,不行就先做编外的,等有编制了再说。

福建医院改革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福建省医院改革方案、福建医院改革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推荐阅读:

加固改造设计师认证培训(加固改造设计需要资质吗)

钢结构楼梯施工方案(钢结构楼梯制作安装方案)

羽毛球结构图(羽毛球结构图标)

楼板开洞(楼板开洞施工方案)

学校设计方案(学校设计方案说明)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