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牙槎构造柱拉筋长度的规范要求
马牙槎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为了加强构造柱的抗震性能,将钢筋穿过预留的孔洞,在柱的两侧用螺纹钢筋将其固定的一种结构形式。而拉筋是指固定在钢筋上的一种钢筋,用于增强柱子的抗震性能。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9-2012)的相关要求,马牙槎构造柱拉筋长度的规范要求如下:
1. 拉筋的长度应当不小于柱子的高度的1/6,且不小于400mm。
2. 拉筋的直径应当不小于8mm,且不小于主筋的1/3。
3. 拉筋应当按照交错排列的原则进行布置,相邻拉筋之间的距离应当不大于2倍拉筋的直径,且不大于150mm。
4. 拉筋应当在柱子两侧按照不小于45度的角度斜向布置,斜向角度不宜过小。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拉筋长度和直径还需要根据构造柱的尺寸、荷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计算,并参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拉筋的正确安装和固定,以确保构造柱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能。
构造柱嵌在墙体部分的马牙槎体积
构造柱嵌在墙体部分的马牙搓体积基本上一侧是构造柱的一半。构造柱连接几面墙则几面墙都有马牙搓。
构造柱马牙槎体积计算公式:构造柱截面面积为S2,高度为H2,则体积为V2=S2×H2+N×(1/2×D×K2×H2)。公式中:D指马牙槎的外伸长度;
或者直接套下面的公式
V=柱高*(墙厚*墙厚+0.03*0.24*马牙蹉边数)
如240厚墙12M高,马牙搓两边
V=12*(0.24*0.24+0.03*0.24*2)
=0.864
马牙槎是砖墙留槎处的一种砌筑方法。当砌体不能同时砌筑的时候,在交接处一般要预留马牙搓,以保持砌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常用在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中,是指构造柱上凸出的部分。
构造柱的马牙槎的简便计算公式
构造柱马牙槎一般是5退5进,每边按30计算,所以:构造柱马牙槎砼工程量=构造柱高度*构造柱宽度*0.03*边数;构造柱马牙槎模板工程量=构造柱高度*0.03*边数*2; 例如240墙,T字形的,3边有马牙槎:马牙槎砼工程量=构造柱高度*0.24*0.03*3;马牙槎模板工程量=构造柱高度*0.03*3*2;
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构造柱砖墙应砌成大马牙槎,设置好拉结筋,从柱脚开始,两侧的马牙槎都应先退后进。 每一马牙槎宽度一般为60mm,高度不宜超过300mm,且应沿高每500mm设置2Φ6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当砌体太长不能同时砌筑的时候,在交接处一般要预留马牙搓,以保持砌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常用在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中。接缝马牙槎主要是为了方便后续砌筑。 实际施工中是要算马牙槎的,不算马牙槎的话,就这根构造柱而言,就少算了14%的混凝土量。 假设构造柱是240X370,高度3米,留槎在24墙,双面留槎(以标准砖为例),那么计算公式是:0.24X0.37X3+0.24X0.06X3/2(如果有梁时扣减梁的高度)X2(面)。
构造柱马牙槎每槎高度马牙槎构造柱拉筋长度的规范要求(构造柱嵌在墙体部分的马牙槎体积)